小儿呼吸道解剖与成人差别甚大,尤以新生儿、婴幼儿年龄段,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特点与人工呼吸道的建立(气管插管等),以及呼吸道的维护与管理,故小儿较成人更容易引起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喉痉挛、喉水肿、喉梗阻等,以致随时都可发生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围麻醉期小儿呼吸系统解剖与人工呼吸道建立(气管插管)之间的关系:1.头颈与成人相比,新生儿头软、颈细,且颈部支撑差,麻醉医师实施气管插管有力用不上,必须具有娴熟的技术加技巧方能迅速且理想的建立人工呼吸道。此外,喉镜显露声门较婴儿、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婴儿头颅及舌体相对较大,加之其颈部较短且柔软,在正中仰卧位时,颈项容易屈曲,头颅容易歪向一侧,非气管插管麻醉术中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梗阻。2.鼻腔新生儿及婴儿鼻道狭窄,鼻黏膜菲薄柔嫩,血管丰富,如果分泌物过多或黏膜组织水肿,极易引起鼻腔通气受阻,如麻醉术后口咽腔稍水肿,则易引起呼吸困难。3.口咽腔在幼儿及小龄儿童年龄段,其扁桃体与腺样体常肥大,前者(扁桃体)肥大阻塞口咽,后者(腺样体)肥大可阻塞鼻咽,两者同时肥大患儿通常睡眠状态则表现出上呼吸道梗阻,乃至呼吸暂停,醒后其上呼吸道梗阻则解除,临床一般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扁桃体、腺样体同时肥大患儿,一旦应用镇静药,尤其全麻诱导后,很容易引起医源性上呼吸道严重梗阻,可明显表现出“三凹”征象,甚至个别患儿面罩给氧加压通气也发生困难,常迫使麻醉医师立即气管插管或安放口咽通气道。4.喉部新生儿除颈细且柔软外,其会厌、声门均小而短,喉镜置人喉部视野小,致使寻找会厌和声门有一定难度,且声门显露往往不清,尤其紧急气管插管时很难一步到位,需反复观察尚能寻找到会厌标志,常导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尤其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婴儿喉部呈漏斗型,加之小婴儿会厌常呈倒U或倒V字形,喉镜在舌根-会厌交界处抬起会厌后,倒U或倒V字形会厌则呈“对折状”,从而挡住大部分声门,故可妨碍气管插管。遇此情况若影响插管时,可改换使用直喉镜片将会厌直接挑起而显露声门;婴儿与幼儿其喉部肌肉张力较高,相关刺激性因素极易引起喉痉挛;由于婴儿年龄段其上呼吸道最狭窄处常位于环状软骨平面,有时选择的气管导管插人声门后,但不能穿过环状软骨,只有另换小一型号的导管方能插人气管内。此外,在早产儿和新生儿由于牙槽突(门齿尚未萌出部位)至声门间距很短,故直喉镜片显露声门比弯喉镜片更好用。1.气管新生儿、婴儿气管短而细,长度约为3.5〜4.5cm,而气管直径约3.5~4.5mm,气管导管插人稍深,易使管尖触及隆突或进入一侧支气管(尤其容易进入右支气管),若插入较浅术中又易脱出声门,故插人适宜深度较有难度。此外,如气管导管选择稍粗,虽管尖进入声门,但不易越过环状软骨。当气管导管选择较细,虽能穿过环状软骨而进入气管内,但气管导管内径更细,从而致使呼吸道内压增高,又容易被分泌物所阻塞。因此,低龄小儿需仔细挑选粗细适中的气管导管。2.呼吸道黏膜幼儿以下年龄呼吸道黏膜疏松、脆弱,且极易水肿,尤其咽喉腔部位的组织非常脆弱,实施暴力喉镜显露声门和蛮力气管插管或反复气管插管,以及长时间吸痰刺激,很容易引起咽喉部黏膜组织水肿,因此临床上常导致上呼吸道梗阻且通气不畅,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费力或呼吸困难。一旦口咽腔存在占位性病变,甚至可造成窒息。综上所述,正是小儿呼吸道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所致,在小儿麻醉期间其关键是呼吸系统的管理,而临床麻醉实践证明,掌握了小儿呼吸道的畅通,并保障机体有效通气,则可基本保障了小儿的生命安全。也正是上述小儿呼吸道解剖特点,决定了围麻醉期保障患儿上呼吸道的通畅与正确管理上呼吸道的重要性。此外,3岁以下小儿气管插管后也可不需将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然,既然导管已具备充气性能,作者认为注入少量气体为佳,以缓冲套囊皱權对气管黏膜的摩擦。而3〜6岁以上的患儿气管插管后以适量充气为妥,而6岁以上儿童则需正常充气为宜。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说明其易患某些消化道疾病的原因:⑴溢乳:婴儿胃呈现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未臻完善,关闭作用不够强。⑵呕吐:小儿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易引起幽门痉挛而产生呕吐。⑶肠套叠:因肠管及肠系膜较长,肠管游离度大,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⑷肝脏易淤血肿大:小儿肝脏有大量血管,肝细胞和肝小叶分化不全,在患传染病、中毒或心力衰竭时,肝脏易淤血肿大或发生变性。⑸腹泻病: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胃肠道sIgA较低。(1)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所以不但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右侧支气管粗短,是由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2)肺: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且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通气和换气;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儿童发烧多见于感染因素引起,目前的情况积极抗感染治疗就可以了,发烧的时候服用退烧药对症治疗,注意对饮水.孩子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说明孩子现在的免疫力比较低,这种情况需要慢慢调理.建议对孩子合理喂养,多吃肉蛋奶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体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平衡,必要时化验一下微量元素,补充一下微量元素.经常带孩子呼吸新鲜空气,通过空气浴使孩子的呼吸道粘膜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得到锻炼,这样可以逐渐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合理的饮食加上适度的锻炼是提高孩子抵抗力的最好方法.问题分析: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呼吸道粘膜脆弱,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意见建议:儿童居住场所要通风良好,膳食营养均衡,增加体育锻炼,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正常生理情况下,支气管粘膜含有比一般细胞大几倍的吞噬细胞,可以吞食细菌和尘埃,或将它们集送到附近的淋巴结中加以消灭。支气管粘膜分泌液中还有多种抗病菌的物质,如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尽管外界的污染空气不断地进入呼吸道和肺,但并不引起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粘膜萎缩,分泌机能减低,喉头的防御反应也较迟钝;支气管粘膜的纤毛上皮脱落、减少,纤毛的运动能力减弱;吞噬细胞的功能、支气管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都减弱管壁变薄,血液供应不如青壮年时期。另外,因肺的弹性减低和呼吸肌收缩减弱,老年人肺活量减少,每次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增多,影响新鲜空气的吸入。同时,老年人咳嗽的力气亦差,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尘埃不易咳出。滞留于气道内的分泌物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促进病菌生长。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呼吸道的清扫和防御功能减弱,这就是老年人易患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其次,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在减弱,常常合并一些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进一步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也是老年人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另一种原因。(1)呼吸道为一由上至下的管道,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脏是由上至下;当人体呼气时,排出气体是由下至上的。即使人体平卧时呼吸道仍与体轴构成15度角,因此外物易吸入而不易排出。(2)呼吸道上邻有窦腔,下邻有胃肠。上呼吸道有鼻腔、鼻咽腔和许多鼻旁窦,当这些窦腔感染时,其脓性分泌物易向下引流入下呼吸道;当人体熟睡时,声门开放,尤易发生上述情况。下邻胃肠,在肠梗阻或胃胀气的病人,呕吐物可导致吸入性肺炎。(3)呼吸道路长道窄又迂曲。从气管到肺泡的呼吸道共有23级分支,这样就增加了排除分泌物的难度,且上下,前后、左右的幅度较大,没有哪一个位置能使各部支气管都能引流通畅。1.鼻腔相对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易造成堵塞。2.婴幼儿咽鼓管较宽,并且短而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3.喉部呈漏斗形且声门狭小,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4.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而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且消除能力也差,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易进入。5.肺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因此易于感染引起间质炎症、肺不张及肺气肿。
|